北京中金万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欢迎您!
时间:2022-02-28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供应链挑战持续、通胀不断上升,给2022年世界经济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表现各不相同,面临普遍的增速下行压力。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美联储加快加息预期升温;欧元区通胀水平上升,欧洲央行将循序渐进收紧货币政策;日本经济缓慢扩张,复苏动力明显不足;石油价格飙升推动了俄罗斯经济从衰退中反弹,同时警惕需西方制裁风险;印度通胀高企,油价上涨影响将逐渐放大。受新冠疫情新变种奥密克戎的影响,2022年疫情对人员和经济造成的损失会再度增长,如果全球没有一个协调、可持续方案来放防控疫情,那么疫情会继续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
全球经济面临滞与胀的挑战。新冠疫情从经济上看是一场新的供给冲击,这是主导当前宏观经济演化的主线逻辑。虽然它既压制了需求侧的消费能力与投资意愿,又造成了供给侧的要素流动停滞,但从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看,需求萎缩的降价效应远低于供给受限的涨价效应,新冠疫情更体现为供给冲击。面对全球经济“滞”和“胀”并存的挑战,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在下降,政策方向愈加清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摆在最底层的疫情防控政策和纾困政策;第二是中间的需求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应对短期的滞涨压力;第三是长期的供给侧政策,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冠疫情既构成了全球经济最大的下行风险,也可能会构成最大的上行风险。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将立刻切换到新的状态之中,大变局中的赛道选择将决定长期成败。
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美联储加快加息预期升温。过去一年,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链中断、生产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普遍短缺、运输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推升生产者价格,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也助推PPI不断攀高。总体商业环境不佳,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打击。随着美国通胀形势居高不下,美联储在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或成定局。
欧元区通胀水平上升,欧洲央行将循序渐进收紧货币政策。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蔓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供应链和能源等问题影响,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并导致欧元区通胀加剧。在保证就业,汲取欧债危机教训的前提下,欧洲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缓慢扩张,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在由于检测能力受限、疫苗接种进展滞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日本家庭消费复苏乏力、个人消费复苏缓慢、民间投资和公共投资均陷入疲软,消费复苏势头偏弱,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致使日本经济持续在低位徘徊。如果疫情进一步恶化、经济活动长期受限,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的复苏动力依旧难言乐观。
俄罗斯经济快增速。随着石油价格飙升和消费开支增长,政府刺激措施的出台,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油价上涨推动了俄罗斯经济增长,从前一年与大流行相关的衰退中反弹,并创2008年来最快增速。预计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到2%至3%,并且2023年会进一步下降。在乌克兰问题引发局势紧张之际,西方可能实施新制裁的风险进一步给俄罗斯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印度通胀尚难言到顶,油价上涨影响将逐渐放大。1月印度CPI已经升高至近8个月的高点。同时,印度超过80%的石油依赖进口,石油价格的变动将对其国内市场构成显著影响。一旦印度解除对汽柴油零售价格的管制,印度市场汽柴油零售价格将大幅补涨,必定推高国内消费物价指数。此外,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印度输入性通胀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对印度经济复苏来说,这将构成严重制约。
2022年1月年国际主要大宗商品总体呈现上涨态势。黄金扶摇直上。因乌克兰局势再度升级,避险情绪回归,黄金维持强势。俄乌局势风云变幻,普京承认乌东两区独立,美方随即宣布对俄进行制裁。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催生了新的黄金避险需求,推动金价上涨。有着“黑色黄金”之称的石油价格一路攀升。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助推原油价格上涨;除了供需紧张,地缘政治和大宗商品普涨,也是原油价格的重要推手。伊朗和乌克兰是未来影响价格走向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如果伊朗原油恢复输出,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冲突不进一步恶化,那么油价可能会维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延续强势,但无论从汇率涨幅还是供求关系看,升值动能都趋于减弱;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加强影响,股票市场出现净流出,但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依然较多,人民币资产扮演“避风港”角色。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今年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持续降低的失业率、基本稳定的价格水平、稳中有降的宏观杠杆率、持续强化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强化的人力资本都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潜能在不断强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重强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政策层面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一般来说,从政策出台到效果显现有一个时间差,但也不会太久。出口、外商投资、绿色投资、高技术投资、数字经济仍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2年我国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同比增长8.1%;2022年1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 2022年1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上涨9.1%,环比下降0.2%;2021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2021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252亿元,同比增长12.8%;2021年1-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022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2022年1月份国内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大多呈现弱势震荡运行为主。钢材价格稳中偏弱运行。终端需求恢复较慢,市场大幅累库。发改委三令五声管控煤炭价格,禁止哄抬价格,铁矿近日也被约谈,市场看涨心态翻转。但是由于煤炭等炉料走势较强,托底支撑不减,盘面有止跌企稳迹象。叠加冬奥会结束,钢厂陆续复产。预计钢价或呈现先强后弱运行。
铜价呈宽幅震荡走势,冲高回落行情反复。全球通胀数据维持高企,伴随周边金属大涨联动,同时俄乌地缘政治风险突发下,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中美股市纷纷大跌,铜价承压冲高回落反复。煤炭需求爆发式释放。优质现货基本售罄,
受需求旺盛带动,终端采购继续释放,价格在限价区间内出现小幅波动。冬奥会即将结束,届时,产地环保检查可能松动,煤矿生产和发运会缓慢恢复,预计后期煤价会走稳。水泥需求持续疲弱,多地陆续开展一季度错峰停窑,水泥行业呈现供需双弱局面,价格一路阴跌不止。北方地区整体跌幅相对较小,南方地区则相对较大。吨水泥煤炭成本压力有所增加,成本转移能力有所下降。预计在短期内水泥价格或将保持低迷。沪铝保持高位偏强走势,盘中虽有所震荡调整,但整体趋势仍偏于上行,在供需端以及库存端的支撑下,逐步攀升;综合影响下铝市供应端再度收紧,供需紧平衡或将延续,推动铝价上行。房价降势减弱,二手房逐渐走出低迷。在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的基础上,1月份数据已经基本止跌。当前环比跌幅处于持续收窄态势,后续房价存在走出持续下跌的可能。同样,二手房价指数环比跌幅也出现了收窄。
热点:多措并举部署债市监管工作 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中国证监会召开的2022 年债券监管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债券监管工作的重点。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修订并发布多项关于债券发行注册、交易管理、信息披露、违约处置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债券监管体系顶层设计。例如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此外,配合绿色发展推出《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实现了债券标准的统一。其次,全方面强化严监管,落实“零容忍”要求。发布《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依法依规监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最后,积极推进债务风险出清,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出台《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等法律法规,实现风险的精准防控。
第二,需进一步强化债券监管工作,助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虽然我国债券监管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有不少难点问题需要关注。首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信用风险将有所上行,需持续关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问题,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其次,在金融开放持续加速背景下,债券监管工作需要有新思路,通过构建更加系统的债券监管体系,增加跨市场交易的便利性,以助力债券市场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最后,债券监管工作开展仍需以确保债券市场的稳健发展为目标,合理推动债券监管和业务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债券市场走向更加规范和高效发展,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会议精准施策、补足短板,全面部署了2022 年债券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任务。本次会议在结合以往债券监管工作进展基础上,根据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现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重点。首先,在推进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化解方面,会议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密切监测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不断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健全债券信用风险预防预警机制,保障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将健全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使用债券购回、债券置换等债务管理工具稳妥化解债券信用风险。其次,加快债券监管工作转型升级,推动债券市场专项化发展和专项化监管政策有机结合,按照绿色、低碳可持续以及科技创新等发展要求,配合债券工具、产品的创新方向,构建新型监管制度和监管平台,精准支持特定领域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最后,债券监管工作将更加突出系统性思维,不断提升市场建设、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供给和科技保障。尤其在债券市场开放速度持续加快背景下,将不断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标准的统一,不断完善债券发行制度和信息披露规则等,构建统一的债券监管体系。
供稿:中金万瑞研究院
更多分析详情点击下方链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