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金万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欢迎您!
时间:2025-05-01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在货币政策调整、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各国经济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通胀和增长挑战,全球主要央行在调整利率、实施刺激政策的同时,也在努力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美国、欧洲、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各自的应对措施,以抑制通胀、稳定市场,并推动经济复苏。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动态,特别是它们在2024-2025年期间的GDP增长表现,同时对比各国的政策应对,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视角。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高于2024年全年及2024年一季度同期水平。各项政策更加给力、靠前发力,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供给端,“抢出口”“抢两新”“抢AI”效应下,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之下,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强劲,3月信息软件业、租赁商务业分别同比增长9.9%、9.3%,商务活动又进一步带动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端,消费表现好于预期,3月社零同比增长5.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制造业投资持续高增,基建增速小幅回升,地产投资继续寻底。经济取得良好开局,展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大、韧性强。
今年以来,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1-3月份,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发展的新动能逐步壮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
从1-3月份经济运行特点来看,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经济运行起步平稳,二是发展态势向新向好。经济运行起步平稳主要是指经济运行延续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主要体现在生产稳定增长、需求逐步扩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展态势向新向好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预期和信心改善。
2025年3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较2024年上涨0.4个百分点。当前国内外环境愈加复杂,面对不确定性的加剧经济运行压力不减,坚持稳中求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政策与市场共振,工业产出超预期增长,国内消费市场释放企稳信号,投资结构转变,经济修复继续。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较2024年上涨0.4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上涨0.1个百分点。一季度开局良好,经济运行平稳,第二产业依然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同时经济修复明显,前期主要拉低因素已经触底或开始反弹,受其影响一季度GDP增速小幅上涨。
中国GDP同比增幅走势图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025年3月,CPI同比增长-0.1%,较2025年2月份上涨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较2025年2月下降0.2个百分点,受春节错位影响,本月CPI同比增速上涨明显;一季度CPI同比增长-0.1%,较2024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依然相对不足,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025年3月,PPI同比下跌2.5%,降幅较2月份扩张0.3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4%,降幅较1月份扩张0.3个百分点,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输入性传导影响,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压力依然存在,叠加经济结构调整继续,PPI增速依然底部徘徊,经济仍需进一步刺激。
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三个主要分项。
2025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较1-2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政策效应释放,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速继续上涨,是推动当前投资平稳增长的主要支撑;本月东部、西部地区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下降,但其他投资加码带动两个地区全部投资增速上涨;另外,本月民间投资增速小幅上涨,但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投资压力不减。
本月投资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1-3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9%,较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除东部、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下降,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则止跌反弹地产业投资增速小幅上行。结合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走势,可以看出。第二,东部、西部地区非房地产投资增速上涨明显,较1-2月东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上涨0.7、0.9个百分点,而房地产投资增速则下降0.1、1.5个百分点。第三,“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继续释放,1-3月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速进一步上涨,同比增长19.0%,较1-2月上涨1.0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8个百分点。第四,尽管投资需求逐渐修复,但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负增长,国内投资压力不减。尽管民间投资增速较1-2月上涨0.4个百分点,但依然没有走出底部区间。调结构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继续引领全部投资上涨。1-3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较全部投资增速高2.3个百分点。
地产业基本触底,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2025年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0.3%,1-2月累计同比-1.6%;财政支出当月同比5.7%,1-2月累计同比3.4%。全国税收收入当月同比-2.2%,1-2月累计同比-3.9%;非税收入当月同比5.9%,1-2月累计同比11.0%。政府性基金收入当月同比-11.7%,1-2月累计同比-10.7%,政府性基金支出当月同比27.9%,1-2月累计同比-16.5%。
2025年3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转正,税收收入降幅收窄,主要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拉动,非税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财政支出受国债发行较快拉动,仍靠前发力。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略有扩大,支出增速显著上升。
2025年3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52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总额3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总额2112.7亿美元,同比增长-4.3%;贸易顺差1026.4亿美元。总体来看,3月出、进口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出口方面,2025年3月,出口总额3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较前期上涨10.1个百分点。低基数效应叠加抢出口是推动本月出口额增速上涨的主要因素。另外,3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与此同时,箱包、鞋靴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额继续同比负增长。进口方面,2025年3月,进口总额2112.7亿美元,同比增长-4.3%,较前期上涨4.1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速上涨明显。
低基数效应是拉低进口额增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依旧,对铁矿石等传统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叠加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使得本月进口额增速尽管明显上涨,但整体仍在底部徘徊。
2025年3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6%,较2月上升1.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低位,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有限,经济活跃度回暖缓慢;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0%,与上月持平,显示货币供应保持稳定。2025年3月货币数据显示,M1增速低位回升和M2增速稳定反映经济活跃度缓慢改善,政策支持效果逐步显现。M2与M1增速差的收窄表明企业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但增速差仍偏高,显示投资意愿尚未显著增强。社融增速高于M2,凸显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结构性疲软提示复苏基础仍需巩固。
2025年3月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8879亿元,较2024年3月的48335亿元同比增加10544亿元,增幅约21.8%。2025年3月社融数据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的强劲表现凸显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协同。
超预期的增量反映出政策在稳增长和促复苏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企业债券融资的回落、表外融资的疲软以及外币贷款的持续负增长,提示经济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活,融资结构优化任重道远。2025年3月中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6400亿元,较2024年3月的30900亿元同比增加5500亿元,增幅约17.8%。2025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稳健增长,短期贷款和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强劲表现显示实体经济活力有所恢复,中长期贷款的温和回暖则反映投资需求逐步改善。政策层面,货币政策保持宽松,降准和结构性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财政政策通过专项债和基建投资提振信贷需求。然而,居民户贷款的疲软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提示消费和投资内生动力不足,票据融资的回落也表明前期冲量行为有所收敛。
2月的MLF和LPR利率连续第五个月按兵不动,维持原状。3月13日,央行会议上提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降准降息”。
2025年3月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社融)为58879亿元,较2024年3月的48335亿元同比增加10544亿元,增幅约21.8%。这一增量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政府债券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是主要驱动力,但企业债券融资回落及表外融资疲软反映出融资结构仍在优化调整。
2025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8278亿元,较2024年3月的32920亿元同比增加5358亿元,增幅约16.3%。这一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1,连续扩张,反映企业生产活跃度提升,带动中长期贷款需求增长。居民消费贷款也有所回暖,可能与近期促消费政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相关。然而,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高基数效应仍对信贷扩张构成一定制约。
《暂行办法》并规定了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
2025年3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较1-2月加快1.8个百分点。这一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得益于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国内需求复苏以及出口回暖的共同驱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表现突出,凸显中国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然而,房地产市场低迷、外部不确定性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持续增长构成潜在制约。
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
分经济类型看,3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8.2%。
美国3月经济风险性正在加大,美联储降息节奏将是美国经济走向的关键;国内经济景气度延续复苏态势,政策助力下经济稳步复苏。
3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的49.5%,美国的制造业再次陷入萎缩,随着特朗普政府包括关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地,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风险性正在加大,经济动荡不可避免。随后公布的ISM非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的53%,再次印证了现阶段美国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
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2.8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13.5万人;失业率为4.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4.1%。本月非农数据表现较好,缓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但当前非农就业数据已不是市场的主要矛盾。
在特朗普政府大举全球“对等关税”政策的背景下,短期美国经济必然会遭受强烈的负面冲击,有可能致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降息节奏也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暂停降息会让美国遭受经济衰退的冲击,加快降息又会助推通胀再次高企,所以现阶段需重点关注特朗普政府激进关税政策的落地执行情况,这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欧元区3月CPI同比增长2.4%,较2月的2.6%进一步下降,欧盟3月CPI同比2.6%,也低于前值2.8%,欧洲通胀下行趋势似已确立,但仍需关注中东冲突事件对未来能源价格可能的影响。
从前期制造业PMI等数据观察,欧洲经济活动可能已经触底,经济增长乏力及通胀显著下降的背景,加上欧洲央行(ECB)多位官员的鸽派发言,欧洲央行或有较大的概率在6月份早于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截至4月19日,Euro ESTR期货的数据显示,市场预期ECB六月降息的概率已达到80%左右。这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欧洲企业部门的投资更多依赖于银行贷款而非通过市场融资,在欧洲约有70%的企业融资来自于银行,而美国这一比例仅约为30%。
目前欧洲股市的估值不算高昂,据万得数据显示,至3月底,MSCI欧洲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为13.9倍,而20年历史平均水平为12.6倍,相对美股和日股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ECB降息也或为欧洲股市带来新的动力。
英国3月CPI同比增长3.2%,较2月的3.4%进一步下行,但整体通胀水平高于欧盟及欧元区,英国央行启动降息的时点或要推迟至8月。
3月来日本经济动能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边际降温但仍然偏紧,工资增速明显回升,居民名义和实际消费增速转正。地产和企业投资边际改善,但出口和工业生产或受春节较晚拖累。3月通胀超预期,后续仍有支撑。
3月日本PMI数据超预期回升,服务业和制造业PMI均改善,综合PMI上行至51.7。
3月日本通胀略超彭博预期,后续仍有支撑;国债收益率整体回升,但日元贬值到153日元/美元左右。3月东京CPI同比上涨2.6%(彭博预期2.5%);核心CPI同比下行0.1pct至2.4%,符合预期。潜在通胀指标边际回落,居民和企业中长期通胀预期仍处高位。日债10年期收益率上行至0.86%,但日美利差扩大,日元贬值到153日元/美元。3月来日经225指数上涨0.9%。经济增速与全球经济地位:印度在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平均经济增速保持在6.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数据,2023年印度GDP达到3.53万亿美元,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2025年1-3月,印度综合PMI分别为57.7、60.6、58.6,制造业PMI分别为57.7、59.5、57.6,服务业PMI分别为56.5、61.1、57.7,显示印度经济景气度仍然较高。2024年12月-2025年2月,印度商品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4%和-10.9%,进口同比分别为4.9%、10.3%和-16.3%,仍然呈现出内需主导的格局。2024年12月-2025年1月,印度失业率分别为8.3%、8.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1月报告预测,印度2025年增速将为6.5%。
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其中,对印度加征27%的关税。从数字上看,这一税率低于中国、孟加拉国、东南亚等与之有制造业竞争关系的重要经济体。一个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印度会在这次对等关税政策中受益吗?例如,总部位于德里的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表示,印度在纺织、电子和机械领域“迎来了机遇”。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6.93%,达到2020-2025年期间第一季度的最高增幅。其中,农林渔业增加值增长3.74%,对整个经济总增加值的贡献率为6.09%;工业及建筑业增长7.42%,贡献率40.17%;服务业增长7.70% ,贡献率53.74%。第一季度,农林渔业部门实现增长目标,由于应用高科技和工艺,一些多年生作物产量、采伐木材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国内和出口市场的需求。
2025年一季度农业领域增加值同比增长3.53%,对全经济总量增加值增长贡献0.32个百分点;林业虽然增长6.67%,但由于比重较低,仅贡献了0.03个百分点;渔业部门增长3.98%,贡献0.09个百分点。
2025年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03%;比2024年12月上涨1.3%,比去年同期上涨3.13%。 2025年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22%;核心通胀率上涨3.01%。